喉咙痛咽口水都痛?喝凉茶、吃抗生素却越吃越糟?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提醒:七成喉咙痛并非“实火”,盲目清热反伤身!有什么最快的解决方法呢?
喉咙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 风热外袭:实热咽痛
成因:外感风热邪气,或风寒入里化热,循经上攻咽喉。典型表现:咽喉红肿疼痛、吞咽困难,伴发热口渴、咳嗽痰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常见场景:感冒初期、气候干燥或烟酒刺激后。
2. 肺胃实热:火毒上攻
成因: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肺胃积热→热毒循经上冲咽喉。典型表现:咽喉剧痛、充血肿胀,甚至化脓,伴口臭便秘、舌苔黄厚,脉滑数。古籍依据:《医学心悟》曰:“咽痛者,热结于内也,治宜苦寒降泄。”
3. 阴虚火旺:虚火上炎
成因:久病伤阴、熬夜耗津或年老体弱→肾阴亏虚→虚火不能下藏,上灼咽喉。典型表现:咽喉干痛、灼热感,午后或夜间加重,伴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关键病机:《景岳全书》指出:“虚火者,真阴不足,水不制火也。”
4. 风寒袭肺:寒凝咽喉
成因:外感风寒未及时发散,寒邪闭肺,凝滞咽喉经脉。典型表现:咽喉痛伴恶寒无汗、咽痒咳嗽,痰白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易忽视场景:贪凉饮冷或夏季空调直吹后。
5. 痰瘀互结:咽喉阻滞
成因:慢性咽炎反复发作→气血瘀滞,痰湿内生,痰瘀互结于咽喉。典型表现:咽喉刺痛、异物感明显,伴声音嘶哑、颈部淋巴结肿大,舌质紫暗,脉涩。
喉咙痛咽口水都痛中医怎么治疗效果好?
丘医师称现代人因熬夜、压力导致的‘虚火喉痛’最多,需用一个经典名方引火汤归元而非清热。该方被誉为 “补阴降火之神剂”,可巧妙解决 “上焦假热、下焦真寒” 的虚火问题。
引火汤由熟地90g、巴戟天15g、茯苓15g、麦冬30g、五味子6g组成。
方用熟地为君,大补其肾水;麦冬、五味为佐,重滋其肺金;又加入巴戟之温,则水火既济;更增茯苓之前导,则水火同趋,而共安于肾宫。
加减妙用:咽部充血加玄参10g、丹皮9g凉血利咽;声哑失音加木蝴蝶6g、胖大海3枚。
方中熟地滋阴,补血。入肝、肾经。常服能使肾精更足,滋肾阴。阴足了,浮阳就不会上越,虚火就不会乱窜。这里熟地用到90克,有人可能会担心,但原书上就是这么多。不过熟地在古代有人是当做食物吃的,因而副作用很低。
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入肝、肾经。是温补肾阳的一味好药,与肉桂一样,可以引火归元,但巴戟天补而不燥。
茯苓,祛湿健脾,可以把身体的各种热邪通过小便排出去。
麦冬滋阴,滋五脏六腑的阴,协助熟地把体内各脏腑的阴补充足。
五味子补五脏之精,但最主要的酸味,酸有很强的收敛虚火的作用,能将体内的精华以及阳气收藏下来。麦冬、五味子还是润肺及收敛肺气的良药,对肺阴虚很有滋补作用。
医案
患者:陈女士,35岁,教师。
主诉:反复喉咙隐痛3年,夜间干痛加剧,多次服用抗生素无效。
初诊:喉咙痛伴腰酸耳鸣、手足心热,舌红无苔,脉细数。
辨证:肾阴亏虚,虚火上炎。
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处方:引火汤基础方+麦冬12g、石斛10g。7剂,每日1剂,早晚服用。
结果:第1剂夜间咽干减轻,能安睡5小时;第2剂喉咙痛基本消失。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