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很多女性都经历过的痛苦,而宫寒是导致痛经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怎么调理最有效?
宫寒痛经症状有哪些症状?
1、实寒
患者受到外来寒邪侵袭,可表现为小腹冷痛拒按、痛处固定不移、畏寒、月经推迟、量少有血块、脉沉涩等。主要症状有月经推迟、经前期腹痛,少数人出现闭经。
2、虚寒
患者素体阳虚、房事过度等原因,导致阳气虚弱,无法温煦,因而可出现小腹冷痛喜按且有下坠感、畏寒喜暖、泄泻、月经量少色淡、神疲乏力、脉沉细等表现。
宫寒痛经是什么引起的?
1、饮食不当
长期摄入生冷食物导致体内阳气受到抑制,使其对机体的温煦作用减退,会引起宫寒痛经。
2、先天不足
先天发育时期母体营养供给不足或受到遗传因素影响,导致体质过于虚弱,会因为阳气虚衰引起宫寒痛经。
3、长期呆在空调房
一般空调温度会很低,长此以往手脚就会冰凉,同时子宫也会受到寒冷的侵袭,就很容易出现宫寒的情况。
宫寒引起的痛经中医怎么调理?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妇科专家丘保润表示,中医讲“寒则收引”,意思是寒最容易引起痉挛疼痛,其中痛经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今天要个大家分享的,是克制宫寒引起痛经的妇科第一方——艾附暖宫汤,它的由来并不简单,它源自于古方的传承,见于《仁斋直指》,艾附暖宫汤为妇人血虚有寒而设,其汤证为妇人月经不调、面色萎黄、带下白淫、宫寒久无子息等症。
艾附暖宫汤组成:当归、川芎、白芍、地黄、黄芪、肉桂、续断、艾叶、吴茱萸、香附。
我们先来看看它是怎么“扶正”的。
当归、川芎、白芍、地黄这四味药,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汤,里面的当归起着关键作用,它能让血液活络起来,还能缓解痛经。
地黄、白芍和川芎也是补血的好手,能帮当归发挥更大的功效。
黄芪则是补气的高手,跟四物汤搭档,能让血液生成更顺利,达到气血双补的效果。
然后是艾叶、吴茱萸、肉桂这三味,它们都是热性的,能让子宫暖烘烘的。
艾叶的用量最大,它能让血管畅通无阻,还能祛除体内的寒湿。
吴茱萸和肉桂则能补肾,还能止疼。以前没有辣椒的时候,人们就拿吴茱萸当辣椒吃,既能保暖,又能去湿气。
续断能补肝肾,强健筋骨,对腰酸背痛的女生特别有用。
香附能让气流通畅,解郁散结,缓解痛经,搭配川芎,能让气血运行更顺畅。
这个方子讲究先补血,后补气,最后使用这些温热性质的药物,将子宫内的寒气驱逐出去,女人的那点毛病自然也就搞定了。
那些子宫冷、月经不调、白带多、脸色发黄、身体疼痛、乏力、肚子疼、不易怀孕的女生都能用。而且,胃疼、肠炎、尿频等因体虚而引发的病症也能治。
如果你曾经受凉,尤其是子宫部位,或者阳气不足,那么这个方子绝对是你的救星。只要喝上几剂,就能让血液变得温暖,气血充足,身体自然就好了。
医案
患者:李女士,20岁,未婚。
主诉:痛经已3年,14岁初潮,月经周期正常,经期5~6天,月经第1日即腹痛,腰背不适,经量少、色黑、有血块,四肢不温,服用止痛片后痛方能缓解。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
初诊:脉沉紧,舌边紫,苔白腻。
诊断:原发性痛经。
辨证:寒湿凝
凝滞、气滞血瘀。
开方:艾附暖宫汤加减,7剂,每日一剂,分早晚2次服用。
二诊:痛经已减。嘱其从下次月经来潮前开始照上方服用7剂。
结果:患者遵嘱用药后病获痊愈,痛经未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