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四面环海,常年雨水多,有多潮湿可想而知,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下会造成体内湿气很重,这要怎么办吃什么能祛湿?
1、倦怠乏力:如果体内湿气过重,容易影响气血的运行,身体得不到营养的支持,可能会使患者出现倦怠乏力的情况。2、消化不良:湿气重还可能会对身体的运化功能产生影响,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状。3、肢体浮肿:体内湿气过重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浮肿的情况,皮肤在按压后凹陷不易恢复。4、关节疼痛:湿气重还可能会对关节的活动造成影响,容易使患者的关节活动受限,出现肌肉酸痛、肿胀的症状。5、排便异常:如果体内的湿气过重,还可能会引起患者在排便时出现大便黏腻的情况,多与湿气影响身体代谢有关。6、皮肤油腻:湿气重可能会影响体内水分代谢,导致脸部出油变多,出现皮肤变油的症状。可能还会出现肤色暗黄、毛孔粗大、长痘等皮肤问题。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丘保润表示,体内的水湿太多,阳气出不来,人就会觉得神疲乏力、周身困重、头目眩晕、腹痛泄泻,这就是中医说的湿气重。湿气是从脾胃来,脾主运化,气血津液在脾胃的作用下才能去到该去的地方,脾虚了,对水湿的运化功能会降低,容易出现水湿内停。《黄帝内经》里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祛湿根本是在于健脾,一味地祛湿没有同时做到健脾,等于白费力。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古方叫苓桂术甘汤:茯苓12g,桂枝(去皮)9g,白术6g,甘草(炙)6g。后世所有祛湿的方子几乎都是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减而来。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药性平和,能把体内多余的水分从大小便中排泄出去。还能帮助安神助眠,恢复精神。桂枝,温经通脉,补阳散寒。把阳气补充进去,将湿气寒气蒸发出去;通利身上的经络,缓解肩颈、手脚、关节的沉重不适。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白术入脾胃经,专攻脾胃问题,比如湿寒引起的胃痛胃胀,水肿反胃等问题。炙甘草,补中缓急,安抚脾胃。寒湿引起的肠胃绞痛、关节不利都能缓解。

你要是脾胃湿重,大部分症状都集中在这方面。比如食欲下降,吃不下去东西。腹胀,容易恶心反胃胃痛。嘴里没味儿,吃什么都不香。口水比较多,睡觉爱流口水。大便不怎么成型甚至拉肚子。可以加上肉豆蔻来增强温胃止泻的效果。要是下焦湿重,肾脏、膀胱功能受到影响。尿频、尿量大,腰部以下比较冷,腿脚酸困发沉,容易水肿的话就是湿寒比较重。可以加上杜仲增强补肾健骨的效果。如果尿急尿痛,小便比较黄甚至浑浊的话,是湿热重,可以加上木通来清利下焦湿热,通利大小便。如果关节不利,身上紧紧的,尤其是脖子、肩膀、腰、膝盖这些地方,感觉活动不开,肉紧绷绷的,甚至发疼。这是湿气困堵在经脉里了,可以加上桑枝来帮助通脉除湿。

这个苓桂术甘汤原方功效就很全面,经过调整搭配能治疗更多的症状。大家如果有湿气太重的困扰,可以咨询辨证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