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它就像一个不请自来的“小麻烦”,常常给女性带来诸多不适。
现代医学根据病因将阴道炎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妇科专家丘保润表示,阴道炎在中医理论中属于阴痒、带下过多的范畴。首见于《素问·骨空论》。“阴痒”指妇女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安。
“带下”多古今各位医家认为带下病以脾虚、肾虚、肝郁、湿热、湿热邪毒证为多见。其核心病因为湿邪,其病变部位在任带二脉。
中医治疗阴道炎不是单纯针对阴道局部的症状,而是从整体出发,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功能。
通过调节脾、肝、肾等脏腑的功能,改善内环境,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阴道炎的目的,并且可以减少阴道炎的复发率。
湿热下注证-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清泻肝胆湿热;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以防苦燥伤阴;柴胡疏肝理气,引药入肝经。
加减法:若白带量多、色黄稠厚者,可加黄柏、椿根皮以增强清热燥湿止带的作用;若瘙痒剧烈者,可加苦参、白鲜皮止痒。
肝肾阴虚证 -方剂: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黄柏清热降火;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肾之阴;茯苓、泽泻、丹皮清热利湿,凉血散瘀。
加减法:若阴虚内热明显,出现五心烦热、盗汗者,可加地骨皮、青蒿以清虚热;若阴道干涩明显者,可加女贞子、旱莲草滋养阴液。
坐浴方:蛇床子、苦参、黄柏、地肤子、白鲜皮等药物是常用的外洗药物。蛇床子具有温肾壮阳、燥湿杀虫的功效;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选穴原则:常选取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的穴位。例如三阴交穴,它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能够调节肝、脾、肾三脏的功能,起到健脾利湿、调补肝肾的作用;蠡沟穴是足厥阴肝经的穴位,可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对于湿热下注型阴道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王某,女,35岁。
主诉:
滴虫性妇科炎症已一年多,中西医治疗期间有好转,后又复发,总是有一种想小便的感觉。
症见:舌苔厚腻,舌苔中可见芒刺;早上口苦口干、经前胸胀、吃凉东西胃不舒服并痛经,小便黄,脾气大,早上有眼屎。白带黄绿色,有腥臭气味。
治法:清热除湿、滋阴养血
处方:柴胡12克,龙胆草6克,栀子9克,黄芩9克,泽泻15克,木通9克,车前子9,当归9克,生地15克,炙甘草9克,大枣3枚。共7剂,日1剂,水煎服。
反馈:1周后复诊,诸症减,2周后复诊,病好了,也没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