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都有月经不调的问题,要么推迟,要么提前,要么量多,要么量少,久了感觉会影响身体,想问问姐妹们怎么办吃什么中药调理的?
月经不调的5种表现
●周期缩短,月经周期<21天;周期延长,月经周期≥35天;
●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延长;月经量明显减少或经期缩短。
●不明原因突然闭经(排除怀孕可能)。
●月经的颜色变化明显,或伴有大量血块。
●月经前或月经期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如痛经,头痛,乳房胀痛,便血等症状。
月经不调是哪里出问题了?
中医认为导致月经病的原因有两类,一是外因,一是内因。
1.外因
中医看来外感风寒暑湿燥火邪气都可导致月经不调。例如寒邪和热邪。
寒邪为阴邪,主收引凝涩,易伤阳气,影响气血运行。过食生冷,或冒雨涉水,血为寒凝,可出现月经延后、痛经、闭经等。
热为阳邪,易耗气伤津。其原因可由过食辛热助阳之品,或气郁化火,影响脏腑功能失调。阴分不足,阳气偏胜,以致阴虚生内热,热盛则迫血妄行,临床上可出现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行吐衄等。
2.内因
导致月经失调的内在因素多种多样,包括:
● 情绪状态异常,如郁怒伤肝,临床上可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经行吐衄等;思虑太过,可导致闭经、月经不调等;惊恐过度,可致闭经等。
● 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或过食肥腻食物。
● 劳逸失常,过度的劳作和安逸都可导致气血阴阳失和。
月经不调中医要怎么调回来?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妇科专家丘保润表示,月经不调在中医上称为“月经失调”或“经水不调”。主要由内分泌失调(性激素过多或过少)引起的。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千年古方,专门用来调月经,还可用来助孕,效果非常好,它就是温经汤。
它取名温经汤,“温”是温暖温和的意思;“经”,就是经血,往大了说也包括经脉。从方名不难看出,温经汤可以温通经脉,温和经血。
温经汤:吴茱萸9g,当归6g、白芍6g、川芎6g、人参6g、桂枝6g、阿胶6g、丹皮6g、生姜6g、炙甘草6g、半夏10g,麦冬12g。
下面把方子做个简单的拆解。
第一梯队,用吴茱萸+桂枝+生姜+炙甘草来温阳散寒。
女人的月经问题,核心原因在于身体太寒了,医圣首先考虑的就是散寒。吴茱萸散肝肾寒气,桂枝温心阳,散全身之寒,生姜散脾胃之寒。3味药大辛大热,配合炙甘草,辛甘化阳,持续不断地把寒气逼出去。
第二梯队,用当归+白芍+川芎+丹皮用来活血祛瘀。
女人月经不调的第二个主要原因,便是淤血。这4味药祛瘀而不伤正,当归养血活血,白芍养血柔血,川芎理气活血,丹皮则凉血活血。组合起来,多个角度化掉身体里的淤血。
第三梯队,用人参+麦冬+阿胶来补气血。
月经的问题,往往虚实夹杂,驱邪的同时也要扶正。这个方阵,人参补气,麦冬滋阴,阿胶补血,三味药把气血都补齐了。气血足了,身体就有能量解决月经失调的问题。
第四梯队,用一味半夏来降逆。
半夏擅长降逆,能把经血降到下部去,它还有消痞化痰的功效,可以把身体里硬实的痞块破开,把痰浊之物排出去。相当于给身体做了一个清扫,让经血顺其道而行。
温经汤广泛用于妇科临床治疗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经断前后诸症等妇科疾病。全方配伍严谨,温而不炽,通而不峻,补而不滞,化瘀而不伤正,旨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医案
患者:李女士。
年龄:46岁。
初诊日期:2024年3月25日
主诉:经期过后淋漓不断
现病史:经色黑血块,小腹冷痛,肢冷,喜温恶凉,口唇干燥。西医曾给予醋酸甲羟孕酮片每日三次每次两片十天无果,来我诊所求诊。
查:舌淡白,脉沉弦无力,眠差,纳差。
诊断:冲任虚寒,瘀血阻滞。
处方:温经汤
方组:川芎30g 白芍30g 炙甘草30g 当归30g 红参30g 阿胶30g(烊化)肉桂30g 牡丹皮30g 制半夏60g 麦冬120g 吴茱萸45g 生姜45g(切)
剂量:7剂
煎服方法:(除阿胶外)冷水2000ml泡40分钟,大火煮开,小火再煮40分钟,余下600ml,去渣,一日三次热服,阿胶微火烊化,分三次兑入温服。
禁忌:牛奶、酸奶、饮料、绿豆、绿豆芽、辛辣、生冷、寒凉、猪肉。
治疗效果:连服七剂后,患者自述已经没有症状了,只有腹部凉,续原方三剂巩固疗效。后患者电话告知已痊愈。方证对应,起效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