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ysicians
- Clinics
- TCM
- Western GP
-
Fees
-
Deals & Privileges
- About & Resources
- Contact Us
长期伏案工作,日常生活中刷起手机就停不下来,“低头一族”越来越多,“姿势不对,颈椎受罪”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你是否也因此饱受困扰?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表示,因为颈椎的结构非常复杂,导致疾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很多看似和颈椎病无关的症状,也可能是颈椎病所致。
1、心慌、胸闷、心前区疼痛:出现这些症状,很多人首先会想是不是得了心脏病,事实上,当颈椎发生病变,刺激或压迫颈背神经时,也可以出现这类颈心综合征的症状。
2、视力下降、眼胀痛、怕光、爱流泪:出现这些症状,不要单纯认为是眼睛出现了问题,颈椎病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形成上述症状。
3、头晕、头沉、失眠:交感型或椎动脉型颈椎病,因为椎动脉受压或痉挛,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会出现上述症状。一般这种头晕,头部拍CT常常检查不出问题。
4、手麻、肌肉萎缩、胳膊串着疼:神经根型颈椎病会出现上述症状,这是因为病变组织压迫神经根导致的,尤其是当两侧肢体都出现上述症状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需要考虑是否出现了颈椎病。
5、脚软无力、走路发飘、不能走直线,有踩棉花感:这是因为颈椎病变组织压迫脊髓,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严重者甚至会有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6、嗓子里像卡着东西,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这是由于颈椎前缘的骨刺直接压迫到了食管的后壁,或是由颈椎病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导致的食管痉挛(或过度松弛)造成的。
7、血压不稳:一些颈椎病患者常出现血压增高或降低的症状)以血压增高较为常见,故又叫“颈性高血压”)。这是由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失常和交感神经功能紊乱造成的。
颈椎病引起头痛的众多原因中,较常见的是「颈源性头痛」。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词不太熟悉。颈源性头痛是指从颈部的某个来源在头部感觉到的疼痛,它所产生的原因是颈椎、椎间盘或软组织疾病问题引起的。
患有颈源性头痛的人群,经常会因颈部运动不够灵活时,或对颈部的某个部位受到外界压力时,感到疼痛加倍。
中医治疗颈椎痛的方法丰富多样,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
内治法主要通过辨证施治选用合适的中药汤剂和中成药进行治疗;外治法则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中药外用等多种手段。
风寒湿型:以散寒除湿为主,可选用葛根汤等方剂。
肝肾亏虚型:以滋补肝肾为主,可选用独活寄生汤等方剂。
气滞血瘀型: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可选用通窍活血汤等方剂。
根据不同证型,中医通过辨证施治,选用合适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
针灸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宣痹止痛的作用。常选取颈部及上肢的穴位进行针刺,如风池、天柱、完谷、百会、大椎、肩井、曲池等穴位。
配合颈部拿捏、㨰揉、点按等放松类手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推拿治疗:
推拿手法以舒筋活血、理筋整复为主,包括滚法、按法、揉法、拿法、拔伸等手法。
具体操作过程为患者一般正坐,医者先分别按揉风池、天鼎、缺盆、肩井等相应穴位,然后放松颈肩部肌肉,进行拔伸、牵引或拔伸旋转等手法。
拔罐治疗:
拔罐可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常用的拔罐处方包括大椎、肩髃、肩髎等穴位,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进行选穴和操作。
艾灸治疗: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的作用。对于风寒湿型颈椎病患者,配合艾灸治疗可以增强疗效。
中药治疗颈椎病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患者应保持耐心并积极配合治疗。
张某,女,25岁。
主诉:6个月前不慎受凉而“落枕”,继而出现颈部不适,项背僵痛,活动不利,经热敷后有所缓解,但仍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工作。
症见:患者颈部不适,活动不利,颈肩背发僵、怕冷,遇寒痛增,得温痛减。
诊断:项痹(风寒湿痹型)。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止痛。
处方:予葛根汤加减:葛根10g,桂枝10g,木瓜10g,防风10g,生姜10g,白芍10g,甘草10g,羌活5g。
针刺治疗:体针处方:大椎、夹脊穴、肩井、养老、肩髃、曲池、合谷、外关、天宗。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三日后复诊,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继续手法治疗1次,并嘱其注意保暖,坚持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后随访1年无复发。